第一种就是《张子语录》宋代的漕刻本,这个以前我们没有注意,因为我们以前用的是吴坚刻本和诸儒鸣道集的语录本,所以这个本子值得好好的比对。
对于跨文化的研究者而言,这固然困难重重,但对与传统不断拉开距离的本土学者来说,鸿沟依然存在。其兴味之所存,不存于纯粹哲学,而存于哲学之各分科,如经济、社会等学,其所最好者也。
由此看来,从事比较文化(具体说是比较哲学)者就会有不同的立场或倾向,它可以是学习、是展示,也可以是防护,或者传播。"是亦以良知为命令的,以服从良知为道德的责任也。汝只要实实落落依著他做,善便存,恶便去。因此,它难以用某一固定的现代概念来概括,但却给解读提供创造性的空间。首先是语言差异的问题。
再次,人不能希望在所有事物上都成为'专家',但如果富有成果的研究准备进行,他必须勇于对甚至是自己'领域'以外的事物下判断,只要他们是有关联的。比较哲学的目标是跨文化的沟通,但沟通可能源于不同的背景,如交流或者冲突。不现实包括缺少实践经验,以及其价值信念缺少坚实的生活基础。
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在经验的层次上,同样的人在同一时空内不会发生完全相反的思想行为。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一句话,它是想象出来的。
闻之曰:'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 《庄子》中,庄、孔两个形象,对政治都是以否定性的面貌出现,但两者风格略不同。
《庄子》中肯定性的思想应该不只这么少,但其它没那么重要,或与此不一致。[19]《庄子》时代,孔子是代表传统的强有力的文化符号,以反讽的方式发展这一形象,对冲击固有的观念,比虚构其它形象更有戏剧性的效果。拟人则把哲理戏剧化,如罔两问景。如果那个意象(人物或事件)不是某个人想象的产物,而是一个在历史文化中有生命力的图象,那就可能有更多的人来参与发展这个形象,那么这个形象的历史命运便自然会变化多端。
《人间世》中劝阻颜回的理由就非常道家化:"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以,所在每时每刻也总是具有着造就出非现实的东西的具体的可能性。而想象则既能对经验材料作重新编排,也可虚构不存在的人与事,它服从于想象的目的。下面来看《逍遥游》的篇章结构。
《田子方》:"庄子见鲁哀公"(儒服)。"[26]《庄子》就是"体察实际人生里无常的隐义,将它表达出来,使人了解"的哲思,也是一种马赛尔(Gabriel Marcel)所说的"具体的哲学"。
关于庄子的二十六则故事,分布在十三篇文章中:[20] 《逍遥游》:"庄周梦为胡蝶"。所说的内容,不是想纠正流俗的观念,就是抒发对生活的心得。
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不但白天谈,晚上做梦也谈。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18]其实,两类孔子的想象背后,也可以有共同的观念基础。2004年7月18至26日初稿,9月1日修订。所以,《庄子》缺乏切当的政治建言,不是作者们智力的原因,而是立场的问题。
所以庄子对惠施去世,便感叹失去辩友的孤独。不必与《论语》细比较,单凭《庄子》内部记述的对立,就知它是虚构的,是寓言。
抛弃制度建设的政治,实际就是拒绝政治。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这个世界的人并不都纯洁(孔子)、睿智(庄子),有无知的(子路)、有自大的(子产),[23]有委琐的(支离疏),也有蛮横的(盗跖)……人间世自然什么人都有。假作真时真亦假,最能制造这种真假莫辨的意象,莫过于说梦的功夫。
《大宗师》把这些具有魔幻能力的人称为"古之真人"。但是,这12个故事与4则议论的排列规则,好象难以掌握。正是凡人的存在,使《庄子》的"人间世"对人更有感召力。[5]想象中,相同的经验材料可以被同一个人重复以不同的方式改编,而不同的想象者,对材料的处理就会更多样化,如《庄子》的作者们对孔子的利用。
建立理论的方式也是一种肯定性的思想方式。[29] 让-保罗·萨特著,褚塑维译:《想象心理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第281页。
想象不讳言自己的假,更不必去冒充真。如果一个观念以一系列综合性联结在一起的想象性意识活动为形式得到发展的话,那么,它就会使这种作为意象的对象具有活力。
思想人物的故事无论情节有多曲折,其中心都放在记言上。他要看,带着异样的眼光捕捉生活中片断的图景,然后剪辑展示给我们。
将《庄子》中的孔子同《论语》中的孔子作简单的对比,即可说明问题。前面我们已经以两则"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的故事为例,指出这形象的矛盾是不同的想象造成的结果。"公曰:"然则孰可?"对曰:"勿已则隰朋可。有些貌似说理的论辩,用逻辑的观点来检验,可能不得要领。
"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但这不意味着反政治的观点对政治就没有价值。
这是生者与死者对生死意义的探讨。后者则有《世说新语》以及禅宗的许多语录。
进入 陈少明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庄子》 想象 角色 世界 。读《庄子》就是进入远离日常生活的思想世界。